【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题四】投身祖国大地,了解国情社情
【编者按】为引领我校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今年我校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继续深入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多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重视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注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大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校团委精心组织、各部门协调配合、各学院认真落实,我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1991年以来,学校已连续28次荣获国家级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和优秀服务团队称号。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为“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为生动反映丰富多彩的实践生活,展示青年学子的青春风采,我们组织记者深入生活,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深度报道实践活动。
从战疫到抗洪,调研深入实情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然而,疫情的肆虐,洪水的汹涌,为我们收官之年,增添了重重叠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亦是国家未来的脊梁,我们有责任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一步了解疫情防控与抗洪防灾的工作现状。政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院级重点团队,通过对各个村委会、一线医疗工作者、安庆市与巢湖市的抗洪志愿队的走访调研,充分深入了解队员所在地疫情防控与抗洪防灾的情况,更加坚定了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与使命。
防疫夏令营,家访送温馨
同时受疫情的影响,为助力乡村孩童更好的学习和了解防疫知识,保护好自己,政法学院的社会实践省级重点团队前往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黎阳镇隆阜一村开展防疫健康夏令营活动。实践团队与当地村委会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在对该地具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整理了夏令营所需物资及相关资料。
7月25日—27日实践团队成员们进行了夏令营开营前的最后准备工作,讨论了相关工作的具体分配与安排,同时也准备好了夏令营所需的海报等活动材料。7月28日,夏令营正式召开。本次夏令营面向村内小学生,在实践团队成员的带领下开展了团建的破冰游戏环节,加强了彼此间的沟通和了解。在夏令营后期,队员对孩子们进行家访,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带给孩子们温暖和祝福。为期十多天的夏令营活动给孩子们带去了欢乐也让他们学会了更多保护自己的防疫知识等。
高考延迟心不迟,实践了解制度优势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高考比往年推迟举行。然而在7月7日凌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遭遇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县城多处洪水“上路”、严重积水、道路受阻。这是一场对考生意志力的考验,也是一场对政府的考验。政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商讨及查阅资料后,决定以此为对象,通过实践,深入了解歙县高考背后的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
将志愿进行到底,实地防汛工作
了解责任之处,则需要脚踏实地。深入工作,在疫情或洪灾等灾难防控中提供扎实的志愿服务,为家乡、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真实的力量。2018级法学夏洋坚信,只有体会到什么是真实的“洪水猛兽”,将志愿服务进行到底,才能真正汲取防灾英雄的精神要义,彰显青年人的担当。在庐江县同大镇新河村“巡梗”、“守堤”、“杂草清理”... ...看似简单的工作却不由松懈。夏洋同学虽未上淮上一线进行防控,却在后方真切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古镇文化知多少,复工复产助力多
灾难虽然可怖,但众志成城,必将化险为夷。在抵御灾难的同时,也要注重其他方面的建设与维护。2019级政治学与行政学调研团队通过线下调研等方式,与当地政府接洽,深入了解柘皋文化建设,了解政策之下古镇的变迁,运用自己的方式,为当地发展建设提供助力。其次,不管是团队对于灾难影响下面临高考的歙县二中的调研走访,还是网上支教学生、线下探访留守老人,都以不同的形式助力了城乡复工复产,投身美丽中国的建设,彰显了青年人应有的精神风貌。
贯彻“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是政法学院系列“百团百题”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要义。活动开办至此,内容形式多样,内涵精神丰富,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效益。对于我们而言,只有将青春奉献给祖国,以小我融入大我,才可书写时代的华章。
(文:吴雯慧 吕文涵 / 图:政法学院各社会实践团队 / 审核:徐方 葛力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