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我校召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关于加强“五大文化”研究工作部署,11月7日至9日,我校在滨湖校区行政楼401报告厅召开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学术研讨会。
省社科联一级巡视员江涛出席会议并讲话。校长张焕明代表学校致欢迎辞。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高玉兰主持成立大会。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余敏辉教授,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理事长、江苏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周琪,省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唐国富,省民政厅社管局一级调研员方耀明,省社科联学会工作处四级调研员曹刚,宿州学院副校长陈得宝,以及来自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会员代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师生参加会议。

江涛在讲话中指出,大运河文化研究会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理论根基,以文化强国战略为实践导向,以服务人民为价值旨归,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大运河文化与大众生活深度融合作为核心目标。要坚定思想引领,深刻认识大运河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要勇担使命任务,以系统研究筑牢大运河文化活态传承的学术根基;要聚焦守正创新,用多维实践拓宽大运河文化发展路径;要强化自身建设,以协同创新构建大运河文化发展新格局。

张焕明在致辞时对各位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感谢,并期待研究会与各位会员协同合作,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符号和精神标识,推动其转化为文旅融合和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让大运河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滋养城市内涵,在服务社会现实中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他要求,研究会要规范运行管理,强化协同联动,打造大运河文化研究的高端平台;要深化研究阐释,夯实大运河文化传承根基;要聚焦文化育人,弘扬大运河时代精神;要着力服务社会,彰显大运河文化时代价值。

成立大会结束后,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研究会章程、选举办法等文件,选举产生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经第一届理事会选举,余敏辉当选为首任会长。

在学术研讨环节,外籍专家弗兰克·费依(Frank Fahey)作视频发言,他对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分享了爱尔兰在运河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对大运河安徽段的未来发展致以良好祝愿。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大运河文化保护与建设作主题报告,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理事长、江苏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周琪,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任吉东,江苏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首席专家王健,北京联合大学陈喜波教授,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院长郑民德教授,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鹤壁分院副院长宋朝丽教授,浙大城市学院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孙福轩教授,淮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原主编张秉正教授等,分别作题为《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的江苏经验与启示》《运河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大运河与中国南北交通主干线的历史变迁》《古代绘画、历史影像与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山东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路径研究-以聊城市为例》《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文明对话》《人文经济学视域下的大运河文化价值与高质量发展研究》《贴地而行、贴水而行,一条大河与一个民族:在行走与凝视中重读运河》的报告。安徽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魏国锋教授就研讨会报告及论文提交情况作学术总结。


8日下午,与会专家赴临涣古镇、柳孜运河遗址博物馆、淮北市博物馆(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等地实地考察。

(文:陈郑云 / 图:党委宣传部 / 审核:葛力健 刘佰合 / 审校:谢天勇 / 终审:董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