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专栏·砥砺奋进的五年】 春风化雨助成才 书写育人新答卷
编者按:聚势谋远担使命,守正创新续华章。在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即将胜利召开之际,为展现学校坚定追求卓越、引领育人创新的奋进历程,总结学校深化改革、推进发展的办学经验,我们陆续推出“党代会专栏”之“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报道。本期推出学生工作篇《春风化雨助成才 书写育人新答卷》。
五年多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不断创新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一、强化队伍建设,推进服务模式创新
学校切实加强思政队伍建设,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学校共有辅导员130名,其中专职辅导员115名,兼职辅导员15名,达到教育部关于专职辅导员配备师生比1:200的要求。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管理、考核、培养、使用,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升职业认同,畅通职业晋升通道。五年多来,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培训53次,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3次,两名辅导员在安徽省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分获二、三等奖。辅导员获批安徽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6项,获评2023年度安徽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1人。
在全校各班级设立思政委员,通过专家培训、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微视频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国情、世情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教育,提升思政委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升思政委员在班级同学中的思想引领力,有力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学生管理与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创新网络思政模式,依托易班平台拓展网络思政教育新途径,师生认证超3万人,平台发文量500余篇,在全国高校易班技术大会及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工作站获评四星级。创新国防教育模式,通过建设征兵工作站、在新生中设置“国防宿舍”、成立军事兴趣社团“国防有我”协会、组织退役大学生成立国防教育青年讲师团等方式,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和参军入伍宣传动员;学校连续五年顺利完成征兵任务,在安徽省高校征兵工作绩效考评中获优秀等次。
二、夯实日常管理,学生工作提质增效
学校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创建。积极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组织上好“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在全校推动实施“宪法卫士”行动计划、举办“学宪法讲宪法”比赛、大学生红色经典诗词短视频大赛、召开“青春践行党的二十大 自我成长融入大我奋斗之中”主题班会等,强化大学生的爱国热情。2023年,与军分区结对共建开展的“铭记先烈事迹 弘扬革命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被央视七套报道。
积极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建成相山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社区的运行结合学校实际,按照“学校统一管理,各部门积极参与”的原则,由各学院分期轮流入驻社区服务中心,每周围绕“六个一”开展服务,现已成为学生活动的重要平台。
加强学生日常行为管理,优化校风、学风建设。加强安徽省教管服智慧思政一体化平台建设,通过平台为学生工作队伍提供学生评奖评优、智慧资助、学业预警、行为预警、心理预警等日常管理信息,为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每年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组织学生法治纪律宣传教育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系列活动。平时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反电信诈骗、急救知识、消防知识等各类安全教育。强化心理健康宣传教育,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三、育人春风化雨,精准资助润物无声
广泛宣传各项资助政策。采取开展资助政策“两节课”宣讲、百千万走访、聘请获得奖助学金优秀学生为“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资助政策宣讲。
选树资助育人先进典型。及时修订奖学金评定办法,开展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校内优秀学生的评选表彰活动,并邀请“学生资助宣传大使”讲述本人自立自强的先进事迹。2023年,教育学院2020级教育技术学(师范)专业学生张紫悦获得安徽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荣誉称号,2024年入选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候选人。外国语学院学生叶智权受益于各项资助政策,直面家庭重大变故,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入选安徽省资助典型案例。
探索智慧资助新路径。学校依托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大数据,精准识别困难学生、精准资助特殊群体学生、精准发放资助资金、精准跟踪育人成效,探索开展“无声”资助。五年多来,共发放资助金117万余元,资助3286人次,有效弥补了单纯按比例划拨困难补助等方式的缺陷,资助工作更加精准化、智慧化。
未来,学校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遵循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高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文宣 / 图:学工处 / 审核:李琴 / 审校:谢天勇 / 终审:董强)